物业管理“入编”社区治理体系

发布时间:2019-08-08   阅读次数:919
  •   小区里,业主违反小区管理规定,怎么办?业主投诉物业没能及时整改,该找谁?业委会履职意识和能力不足,谁来管?——“物业管理要强化党建引领,在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中建立党组织,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,社区要加强对业委会、物业管理工作指导,将物业服务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。”7月6日,海淀区召开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工作动员会,为社区治理中的“该找谁”开了药方。区房管局表示,此举将开创我区物业服务管理新局面。
      去年,我区首创物业项目负责人到社区党组织报到机制。截至目前,住宅项目报到率已基本达到100%。区房管局要求住宅类物业项目负责人,每月书面向社区党组织报告物业管理情况、参加社区议事协商会议、报备重大事项等,通过深化“报到”机制,推进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,“报到”情况将纳入物业项目信用评价体系。此期间,我区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上有很多新尝试,具有借鉴意义。

      社区居民有了“主心骨”
      “环物会的成立让居民受益很大,它就像个轴,承托着居民和物业的关系!”希格玛社区居民李大爷告诉记者:“一提环物会居民都知道,有了它,大家就觉得有了主心骨。”
      环物会的全称是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。2018年底,希格玛社区环物会成立,这也是北京市首个挂牌成立的社区环物会。“环物会下设于社区居委会,主要负责协调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。”希格玛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永珍告诉记者,“过去居民遇到物业方面的问题,居委会也不知道具体该和谁对接,现在就可以找环物会的工作人员了。对居民来说更便利,对社区工作来说,更高效了。”
      希格玛社区环物会成员由居民代表推荐投票选举产生,推选出包括居委会委员、社区民警、有物业管理经验的业主等在内的,9名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,其中6人为党员。
      值得一提的是,对物业企业,区房管局要求企业负责人到社区党组织“报到”,将物业企业纳入社区党组织、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之下。居民遇到物业问题时会先反映给环物会,再由环物会邀请业主、物业负责人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会议,协调解决矛盾。
      作为社区改善环境秩序、完善物业管理的牵头力量,环物会充分运用“吹哨报到”和“协商议事”机制,向上,寻求住建委、房管局及街道业务科室的政策指导和支持,向下,协调组织辖区内11家物业公司成立物业联盟。
      就这样,半年间环物会共发现、解决问题70件,为居民办了不少实事。先后解决多个用户供暖、电梯维修、供水设施改造、停车管理等物业管理难题。
      今年,我区已确定对10个市级试点小区、12个区级试点小区的物业企业纳入党建引领进行督促,并将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和业务支持。未来,将有更多类似的“环物会”,让更多居民受益。

      合伙人制度让居民微笑多了
      自曙光街道上河村推行社区治理合伙人制度以来,小区内的路重新铺设了、路灯竖起来了。每栋楼都新增了公告栏,小区近期活动、物业公司通知,公示栏都一目了然。
      据记者了解,上河村小区早已成立了业主委员会,但长期以来前任业委会与前任物业企业之间纠纷不断,居民的需求、管理的缺位、互信的缺失交织在一起。但自去年曙光街道决定创建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,并在小区试点后,上河村社区开始了变化。
      现在的上河村小区,解决了三年四换物业公司的症结、处置了28部电梯同时质保停运事件、抢修故障锅炉确保了居民温暖过冬;彻底清运近400吨地下空间堆积杂物、拆除社区院内零散违法建筑165平方米、主动更换净化设备,提高了居民饮用水品质。
      街道社区建设科负责人、上河村社区第一书记张胜志向记者介绍,社区治理合伙人有六方责任主体:“主心骨”是社区党组织,“组织者”是社区居委会,“当家人”是社区全体业主,“大管家”是物业公司,“后援团”是上级业务职能部门,“共建者”是参与社区服务保障的其它社会单位。
      “这六方涵盖了所有社区治理需要的各个参与者,机制的核心在于党组织的领导。”张胜志说,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,创新性地要求社区党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,并在治理出现问题时,要作为主负责者来沟通、协调六方,这是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效能。
      据悉,“合伙人”机制下一步将向曙光街道其他社区推广,发挥机制优势,扎实做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。

    上一页: 防控疫情,物业人在行动 下一页: 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疫情防控体系和常态机制刻不容缓